霉菌毒素对养殖生产的影响
育肥期是养猪生产一个重要环节,饲料用量占全期耗料的75%-80%,是控制饲料成本保证养猪收益的关键时期。目前,商业饲料企业由于客户猪群多样化,育肥期多采用一到二个阶段饲料饲喂到肥猪出栏的模式,而规模化养猪企业开始采用按饲料预算、多阶段、分性别饲喂等精细饲养管理方式。精细饲喂方式是根据猪群实际营养需要,结合多样化营养方案(如:强化大猪料、净能低蛋白日粮、等能日粮、非常规原料应用等),给猪群提供精准营养供给,以此来有效地控制育肥猪饲料成本。
育肥期是养猪生产一个重要环节,饲料用量占全期耗料的75%-80%,是控制饲料成本保证养猪收益的关键时期。
1、猪群实际营养需要量
育肥猪生长是以蛋白和脂肪沉积为主,其中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随体重增加而逐渐降低。育肥猪体重由20kg到100kg,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从42%降至35%。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粗蛋白质的需要是一定饲粮条件下为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另一种表示方式,可随日粮氨基酸可利用性(可消化性)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营养学的发展,日粮配制大多采用可消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通过最佳的氨基酸平衡模式能够使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能量营养也是猪只生存和生产活动的基础营养。生长育肥猪为能而食,日粮中能量水平的高低对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以及胴体瘦肉率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确定动物维持与生长的氨基酸和能量需要比确定粗蛋白质需要更重要。
1.1蛋白质需要量
蛋白质的需要可采用综合法,通过生长试验确定,或通过测定维持和生长(蛋白质沉积)蛋白质的需要。动物年龄越小,肌肉组织相对发育越早,瘦肉率越高,所需粗蛋白质与氨基酸比例越高。猪场育肥猪日粮的蛋白水平一般参照NRC等标准,再根据不同猪群的实际需要,进行试验来确定不同阶段日粮的蛋白质水平。
1.2氨基酸需要量
氨基酸的需要是确定维持和沉积的赖氨酸的需要,然后根据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计算得到其它氨基酸需要量。设计营养方案时,需要考虑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生理阶段下猪群营养需要量,同时要兼顾环境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规模猪场精准赖氨酸需要量最初做法是定期测定生长猪体重、采食量、背膘、眼肌面积等,然后根据数学模型推导生长猪无脂瘦肉增量、蛋白沉积量、各体重阶段赖氨酸需要总量、结合采食量得到各体重阶段日粮赖氨酸浓度,这种方案费工费时,目前先进且便捷的做法是每周测定猪群体增重与采食量,根据数学模型得出猪群的生长曲线和采食曲线,然后通过回归公式推算出每天赖氨酸需要总量,结合采食量得到每天赖氨酸需要的相对量(图1),以此精准特定猪群的赖氨酸需要量,然后根据理想氨基酸模型计算得到其它氨基酸需要量。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将规模猪场商品猪、二元种猪、原种种猪等营养需要量精准计算出来,从而实现规模猪场猪群精准营养供给。
1.3能量需要量
机体合成体脂的效率为65%-95%,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是80%-90%,动物对能量和蛋白质利用效率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动物品种、生理阶段、饲料原料及配方等存在差异。表1为不同动物能量利用效率不同,生长肥育动物所需能量是主要用于维持生命、组织器官的生长及机体脂肪和蛋白质沉积。
对于能量需要,净能(NE)体系能够将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体系虽然分别考虑了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但未完全考虑能量在体内代谢整个过程的消耗,这会导致动物实际能量需求与日粮能量水平出现偏差,而净能体系考虑了能量利用过程中的全部损失。净能评价体系比较稳定,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日粮中增加脂肪及工业副产品或降低蛋白水平时,采用净能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净能直接测定比较困难,可根据日粮消化能或代谢能或日粮淀粉(St)、粗蛋白质(CP)、灰分(Ash)、粗脂肪(EE)、粗纤维(EF)或酸性洗涤纤维(ADF)等含量根据数学模式计算出来。但目前国内关于原料净能的数据库还不够完善,规模猪场净能数据主要参照国外和国家饲料工业中心测定数据,实际以生长性能最优来决定最佳净能取值。但净能数据大多作为参考,一般还是多采用消化能或代谢能体系。
有关于能量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2,数据摘自PIC营养手册)显示: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高能量水平的代谢能的范围为3408-3455kcal/kg,低能量水平代谢能范围为3150-3210kcal/kg,代谢能相差245-258kcal/kg),猪群日增重提高,采食量降低,料肉比降低,说明高能量水平的日粮能够改善育肥猪的饲料效率,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但由于育肥猪后期主要以沉积脂肪为主,能量水平过高会使脂肪在背部过度沉积,导致猪背膘增厚,影响育肥猪的销售。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消费需求不同,在不同季节制定适合猪群需要的营养方案。
2、精准营养供给
育肥猪精细饲养管理方法主要有多阶段饲喂、公母分群、按饲料预算进行饲喂等几种。
2.1多阶段饲喂
多阶段饲喂是规模猪场目前常采用的一种饲喂模式。具体做法是规模猪场根据实际猪群测得的生长曲线和采食曲线,获得不同体重阶段的营养需要量。根据养猪生产目标需要,将生长育肥猪划分为多个阶段(一般为5到10个阶段),不同阶段根据测试氨基酸需要量设计日粮营养方案,精准供给猪群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通过这种饲喂模式可以改善猪群生长性能,减少饲料浪费,有效控制育肥猪增重饲料成本。图2中饲喂阶段分为两段料和六段料,两段料饲喂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会造成饲料隐性浪费。考虑到前期猪群体重小采食量低,饲料营养浓度一般较高,导致猪在生长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处于营养过剩阶段,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利用,多余的营养增加猪的代谢负担且会随粪便排出体外,造成饲料成本增加。过剩的营养还会增加粪便排放量,增加粪污处理难度。而多(六)段料饲喂是比较精细化的饲喂方式,可保证猪群大多阶段营养物质的摄入正好可满足自身的需要,依靠这种饲喂方法可满足猪群的实际氨基酸需要,实现精准饲喂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设计多阶段日粮饲喂方案时可通过原料及营养指标梯度设计来减少换料应激。
2.2公母分群
阉猪和母猪的瘦肉和脂肪的沉积模式不同。相同体重下,母猪通常比阉猪有更高的瘦肉日增重,有更大的眼肌面积和上市时更高的胴体瘦肉率(Schinckel,1994,Thompson等,1996)。实际养猪生产中,阉猪随体重增加采食量较母猪会越来越高,日增重较母猪也会越来越高,但瘦肉沉积量低于母猪,而营养物质转化为瘦肉效率远高于转化为脂肪的效率,因此阉猪饲料效率低于母猪,料肉比高于母猪。相同体重屠宰时阉猪背膘厚高于母猪,而瘦肉率及屠宰率低于母猪,根据阉猪与母猪生理特点的不同,可将猪群中阉猪与母猪分开饲养。饲养过程中因阉猪采食量高于母猪,为保证母猪营养摄入绝对量可满足母猪增重需要,母猪日粮营养浓度高于阉猪(如图3),但过多的料号又会造成饲料厂生产的低效,实际饲喂时阉猪与母猪可使用相同料号的饲料但采用不同的饲料预算进行饲喂,从而实现分性别精准饲喂的可行性。
生长猪在30kg前阉猪与母猪瘦肉与脂肪沉积差异较小,但30kg后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分性别饲喂最佳开始体重在生长猪30kg,如果育肥猪在30kg分群饲养会引起育肥猪调栏打斗应激,而在断奶时即将阉猪与母猪分开饲喂,会更方便育肥期实现分性别饲喂。
实践证明分性别饲喂技术在规模猪场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育肥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成本,而且更有利于猪群的生长潜力的发挥。
2.3按预算饲喂
传统的养猪饲喂模式,换料一般会根据猪群体重估重换料,而规模猪场现在一般采用按饲料预算进行饲喂。这种方法是根据试验测试出的生长曲线和采食曲线,结合体重阶段划分确定每个阶段饲喂料号及饲喂量,制定生长猪饲料预算。不同生产场区根据饲料预算确定不同单元各料号饲喂量,猪群某一阶段饲料饲喂结束后,直接更换下阶段料,不再估重换料,换料时可结合猪群实际体重和猪群健康状况进行微调,确保每个单元,每个场在无特殊情况下实现饲料使用同步化水平。这种方法简便了猪场的饲喂管理,避免按体重换料的不足,可有效提高猪场饲料管理水平及生产成绩。
3、差异化营养方案
3.1强化大猪料
强化大猪料是根据育肥猪后期(80kg以后)采食量、日增重、瘦肉率、肉质等方面考虑采用高蛋白、高氨基酸含量的日粮配方。商业模式下育肥猪料通常是一阶段或两阶段饲喂至出栏的模式,这种模式饲料的营养浓度较高,饲料成本较高,但料肉比较低。而猪场自配料的模式更加符合猪群的生长需要,饲料成本低,但较商业的饲喂模式相比,料肉比偏高。
试验结果显示:在育肥后期采用高蛋白、高氨基酸水平浓度的日粮可以改善猪群日增重(50g左右)和日采食量,料肉比降低(相比对照降低0.1左右),但育肥猪背膘增厚,屠宰率降低,增重成本升高。主要原因是在育肥猪后期猪脂肪沉积速度大于蛋白沉积速度,使猪群背膘增厚,屠宰性状降低(对于强化大猪料的应用需要考虑不同需求,合理使用)。
3.2低蛋白日粮
净能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营养方案是通过降低日粮粗蛋白水平(<4%),按理想氨基酸模型制定营养方案,该营养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影响猪群的生长性能条件下,减少分解代谢过量蛋白和过量氮排泄而产生的热损失,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关于净能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3)显示:随着日粮蛋白水平降低(NE水平为9.38MJ/kg,SIDLys水平为0.71%),氮排放量显著降低,在生长性能方面,日增重有所提高,料肉比降低,在日粮蛋白水平降低2%时,猪群的生长性能最佳。规模猪场考虑环保、成本及育肥猪生产性能,通常将各阶段蛋白水平降低2%-3%,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来满足猪群的生长需要。
3.3非常规原料应用
在畜牧业生产中,粮食饲料占畜禽总饲料的90%以上,其作为常规饲料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加上常规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适当应用非常规饲料原料可以有效降低养殖生产中的饲料成本。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时,需要评定其营养成分和能量效率(有效能值、有效赖氨酸、有效磷等),根据其营养成分和营养特性,确定在日粮中的用量,并且需要确保日粮氨基酸之间的平衡。
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那些饲料原料,其主要来源于农副产品和食品工业副产品。常见的非常规原料有菜粕、棉粕、葵花粕、花生饼、米糠、豆渣、酒糟、木薯、小麦胚芽、玉米胚芽、DDGS等。由于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适口性差、含抗营养因子、消化利用率低等多方面的局限性,在使用时要注意根据各种饲料原料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调整在猪料内的添加比例。对于含有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需要通过加工处理或使用功能性添加剂,使抗营养因子饨化或脱毒。例如,在含有非淀粉多糖的非常规原料及其副产品的日粮中,使用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在含有植酸水平高的日粮中,使用植酸酶;在含有棉酚的棉子粕日粮中,添加硫酸亚铁等。
4、结论
精准营养能够改善动物的长性能、降低饲料成本、降低环保压力。精准营养供给关键在于对猪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量的精确测定、合理的营养方案设计、原料数据库的精确、日粮营养浓度与动物自身需要量的匹配等。在生产中影响生长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品种、性别、疾病、环境、喂料器、饲料品质等),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综合考虑。不同营养方案对应不同生产水平的猪群,其肉品质也会不相同,也可根据猪肉品质需求和市场行情制定合适的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