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又如期而至。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畜牧业方面,报告指出,
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值得注意的是,
生物制造被列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
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关于生物制造技术研发,企业有何计划?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推动生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今年两会有关畜牧饲料产业的重要提案议案中,听听这些代表委员怎么说......
01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坚定不移加大技术创新,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过去六年两会期间,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持续为养猪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围绕非瘟防控、种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58项。而今年,在生猪行业深陷低谷之时,秦英林的建议案依然围绕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
今年,秦英林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的建议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其中首当其冲即是要坚定不移加大技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向下扎根,从技术元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坚定不移推进疫病净化,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打造高健康猪群,生产高品质猪肉;
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增强粮食安全保障;坚持绿色发展。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充分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以产业问题、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建议,秦英林表示,当前我国养猪业存在技术对生产支撑不足的问题,需要持续对技术深度挖掘,才能使生产走向国际一流水平。当前牧原做疾病净化,是奔着世界一流、顶端的水平往前走。
同时公司也要继续做合成生物,通过对小品种氨基酸的生产,让价格降下来,能够支撑生产应用,降低成本,让产品能够物美价廉。
02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辉:提高畜牧业抵御风险能力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辉在吉林延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快速发展的中国畜牧业面临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为此,她提出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提升畜牧业信息化水平等多条建议。
近些年,中国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畜牧业结构正逐步调整。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品种比重逐渐下降,而牛、羊等草食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这也使国内养殖牛羊的地区增多。
例如,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近些年肉牛饲养量快速增长,今年预计达到770万头以上。更多市场主体入局不仅加剧了竞争,客观上也促使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不过,吕爱辉认为,
中国畜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存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同时,畜牧业发展还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动物疫病等因素的影响。
吕爱辉建议:1.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
加大畜牧科研投入,深入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推动地方品种资源应保尽保、有序开发;2.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
加快畜牧业信息资源整合,推进畜禽养殖档案电子化,实现全产业链信息化闭环管理;3.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
共同开展畜牧业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鼓励企业开展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等活动,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03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猪肉消费升级
3月1日,新希望集团两会媒体沟通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向媒体表示,今年,他将提交关于推动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为畜牧业节粮提效等6份提案。
刘永好建议,产业调整政策出台前多征求相关方的意见,避免对行业和相关企业造成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体量大、影响大的行业,要充分重视政策出台前的预沟通,让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政策调整的目的和措施以及可能产生的积极或负面的影响,提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推动解决困难的合力,降低政策出台后的曲解和冲击。
为推动生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刘永好在提案中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行业内部通过资产流转、股权投资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引导规模化猪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引导中小养殖户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发行专项长期贴息贷款或永续贷款,支持标杆企业跨越周期。推动商业银行对龙头企业给予5年期的全周期信贷支持,确保低谷期不抽贷、不断贷等。
三是促进猪肉消费升级。大力鼓励猪肉消费,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发放猪肉或猪肉产品消费券,支持猪肉加工制品的研发创新,丰富猪肉制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等。
04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畅通国内饲草流通大循环
从荒漠化治理、区域生态修复到草畜产业发展,“林草”不仅是蒋齐扎根研究的领域,也是他连续两届履职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草畜产业发展,不仅和草原生态建设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着农民增收致富。”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表示。
这两年,在全区各地开展林草育种和试验推广中,蒋齐发现,在宁夏尤其是南部山区,饲草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养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他通过查阅资料、多方调研了解到,
在我国西部牛羊重点养殖和优势产区,饲草短缺是共性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特色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饲草短缺问题愈发严峻。“以宁夏固原市为例,前几年超过70%的农民通过养牛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肉牛养殖又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固原的肉牛饲养量超100万头,但饲草缺口却达66万吨,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对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带来不小挑战。”蒋齐说。
优质牧草的良种繁育和试验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区外调运”成为缓解当下区域性牧草短缺的有效途径。然而,跨省调运运费高又成为一大痛点。“养殖户算了一笔账,从河北调运干草,运费是450元/吨,占饲草总成本的39%,其中过路费80元/吨,这直接导致了养殖成本增加。”蒋齐告诉记者。
今年全国两会,蒋齐会提出
“减免饲草调运过路费”的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将整车合法装载运输的牧草、草块、草颗粒、草粉、饲用秸秆、青贮饲草六大类牧草产品纳入绿色通道产品目录,取消运送牧草的大型货车过路过桥通行费,畅通国内饲草流通大循环,解决西部养殖省区区域性缺草问题,实现全国性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05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建议将一生饮奶纳入国家战略,对奶牛养殖企业融资给予一定贴息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建议,
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战略,实现国家学生饮用奶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
李翠枝认为,我国国民对饮奶有一定认知基础,但仍未达到全民饮奶习惯的普及。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饮奶量超过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亚洲人均水平的1/2。
针对我国居民饮奶现状,李翠枝建议,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通过宣传“天天饮奶,一生健康”的口号,鼓励国民每天“打卡”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食用,记录每日饮奶状况,以此来培养国民的饮奶习惯;同时建议由卫健委牵头,联合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乳制品企业等,启动全民“一生饮奶计划”,并将其写入国务院文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进行实施推广。
针对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李翠枝建议实行税收减免。具体而言,建议将蛋白质含量达到纯奶标准的调制乳也纳入增值税9%低税率和企业所得税免税的范围,促进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明确饲草料企业所得税政策,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对跨境电商的增值税,与国内销售和一般贸易进口采取一样的税率征收,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维持公平竞争环境;
对乳制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融资给予一定贴息扶持。
06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侯水生:优先发展节粮型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2024全国两会开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侯水生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优先发展高质量家禽产业建议的提案》。
侯水生表示,当前,高品质畜禽肉、蛋、奶是我国公民的刚性需求,但在我国目前的畜禽肉类产业结构中,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节粮型的禽肉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2%,而低饲料转化效率的高耗粮型的猪肉占比高达54.8%,较世界平均水平高21.7%。特别重要的是,禽肉和禽蛋类食品更有益于人体健康,而且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我国人多、地少、饲料粮短缺,
优先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
他也提及,我国家禽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如:肉鸡的饲料/增重约为1.70:1,肉鸭为1.80:1,蛋鸡平均料蛋比为2.2:1。每生产1kg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家禽的饲料消耗量是猪的55%左右,是牛羊的25%~30%。
因此,在我国人多、土地资源紧缺、饲料原料短缺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节粮型的家禽产业应该是解决我国民众肉类有效供给的首选。
此外,全球肉类消费已经转向以禽肉为主体,全球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85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与肉类供应将更加困难。未来10年,预计全球禽肉消费量将达到1.52亿吨,占比增加至52%,而猪肉消费量为1.27亿吨,占比为33%。作为我国重要畜禽产业,优先发展家禽产业应该成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基于上述情况,侯水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猪粮安天下”的理念,建立“大食物观”的新理念。“猪粮安天下”的理念有碍于我国多元饮食文化、多元食品消费、多元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过时。过去几十年,“猪粮安天下”、“一猪独大”长期左右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养殖补贴、科研经费以猪为主体,忽视了我国家禽产业和许多传统特色养殖业。相反,家禽养殖业目前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已经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是期待政府部门加大对家禽种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家禽产业包括肉鸡、蛋鸡、肉鸭、蛋鸭、肉鹅等,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巨大。多年来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猪、牛、白羽肉鸡育种方面,建议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育种专项中,加大对蛋鸡、肉鸭、蛋鸭、肉鹅种业和养殖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加强高效育种技术、基因组选择与基因编辑技术、抗病与品质育种技术研究,培育和壮大科技队伍,促进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是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家禽肉品消费。家禽具有节粮、节水、环保、繁殖力强、肉品营养价值高等优势,是提高全民优质动物性蛋白质营养的重要路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相对于猪肉、牛肉和羊肉,禽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更高,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来源:量子生物农业联盟根据网络公开信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