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我国饲用豆粕在饲料消耗中的占比,比值的逐年下降,2022年,已降至14.5%,意味着我国饲用豆粕用量在逐年减少。
2022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畜产品和饲料原料的进口则双下降,饲料原料中豆粕用量下降,这些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近日,在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2022年我国饲用豆粕在饲料消耗中的占比降至14.5%,饲料蛋白转化效率比2021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减少大豆饲用需求410万吨,推动节约饲料粮1630万吨,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
2022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4.54亿吨,其中豆粕用量6580万吨,比2021年减少320万吨;豆粕在饲料中占比14.5%,相比2021年的15.3%下降了0.8%。据估算,2022年饲用豆粕减量折合减少大豆需求410万吨,相当于我国3000万亩耕地的产出。
豆粕减量替代是由我国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和饲料原料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决定。供需紧平衡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在饲料粮。
“我们当前的能量饲料供应相对宽松,但蛋白饲料供给则具有依赖性,整个饲料原料的结构性短缺将会长期存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认为。
当前饲料产业快速发展,对畜牧业的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辛国昌表示,2022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接近1.7亿吨,平均提供给每人每年的动物蛋白达到14.1千克,肉类和奶类产量创新高,充分保障了畜产品供给,稳定了市场价格,这其中饲料行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2022年,我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4.54亿吨,比上年增加0.9%。猪、肉禽饲料消耗小幅下降,蛋禽、水产饲料消耗小幅增长,反刍动物饲料消耗较快增长。这一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实现全面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猪肉5541万吨,增长4.6%;牛肉718万吨,增长3.0%,羊肉525万吨,增长2.0%;禽肉2443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3456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3932万吨,增长6.8%。总体而言,我国畜牧业形势总体向好。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聚焦“提效减量、开源替代”,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在供给端增加替代资源供应,取得了良好效果,从上文中提及的豆粕在饲料消耗中占比逐年减少可见一斑。
不过,我国饲料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辛国昌称,饲料粮特别是蛋白饲料供应保障形势严峻,国内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饲料原料进口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黄庆生给出的数据显示,2022年饲料原料从营养物质供应量来看,能量供给总量为2.38万亿兆卡,其中,国内提供78%,进口提供12%。蛋白供给总量为1.19亿吨,其中,国内提供65%,进口35%。从营养物质含量来看,国内资源的能值为2530兆卡/吨、蛋白含量10.6%;进口资源的能值为3110兆卡/吨、蛋白为24.9%。动物饲料的平均能值和蛋白需求分别为2360兆卡/吨和17.4%。这说明,国内资源能量供给有余,蛋白含量偏低,需要进口资源弥补,蛋白原料进口依赖度高。
从2022年饲料原料供应总量看,我国粮食可以基本自给。谷物供给以国内为主,进口大豆、大麦、高粱等主要满足饲用需求;从营养物质看,国内粮食供应的蛋白不足。2022年国内粮食平均蛋白含量为10.6%(饲料蛋白含量需求17.4%),进口粮食平均蛋白含量为24.9%。从消费结构看,粮食饲用消费占主体。2022年我国粮食中的谷物和豆粕饲用消费量29930万吨,粮食加工副产品饲用消费9260万吨,合计39190万吨、占粮食消费总量48%,高于33%的食用和17%的工业用消费占比。
从养殖业饲料消耗看,饲用蛋白近一半来自进口。2022年我国养殖业消耗的蛋白总量7900万吨,其中国内来源4243万吨、占53.7%;进口来源3657万吨、占46.3%。
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力争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3.5%以下,比2020年下降4.2个百分点,节约豆粕20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约2600万吨。从2022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情况来看,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1%的距离。
虽然只有1%,但压力仍然不小。“截至目前,我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还没有全面推开,在思想认识、技术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还有待加强。”辛国昌说。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表示,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应该从五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养殖效率;二是提高动物机体氮沉积效率;三是开发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四是种养结合的一体化农业;五是培育不依赖于豆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畜禽品种。
“在相当长时期内配制低蛋白日粮仍然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最大依仗。”谯仕彦称,实现畜禽日粮低蛋白,需要聚焦净能赖氨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平衡、矿物元素及电解质平衡以及多元化日粮配制与节粮技术集成。
而在豆粕减量替代背景下,满足动物精准营养需求、确保养殖效率不下降,氨基酸平衡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原料中的短板营养元素,有效降低了饲料中蛋白用量,减少了浪费。
谯仕彦介绍,目前,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缬氨酸5种晶体氨基酸已被较为普遍地应用于低蛋白日粮中。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下调,异亮氨酸等小品种限制性氨基酸补充的需求增加。组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的碳骨架不能由动物细胞直接合成,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进一步降低,这几种氨基酸可能成为下一步限制性氨基酸。
“培育不依赖于豆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畜禽品种也是解决我国饲料蛋白资源短缺路径的必要选择。”谯仕彦表示,就是要将饲料转化效率作为畜禽品种(配套系)培育的核心指标。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作者: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