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致仔猪断奶水肿的生理机制
断奶前,母乳中的乳糖是仔猪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哺乳仔猪大约每40~60分钟吃一次奶,对母乳的胃排空时间约为1.5小时左右,因而,乳糖几乎以恒定的速度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从而防止了胰岛素水平的大幅波动。加之高产母猪的普遍使用,窝产仔数13~14头已很常见,但母猪的泌乳能力并没有随着窝产仔数的增加而获得明显的同步增加,导致哺乳后期母乳供应量与哺乳仔猪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很大,因而哺乳仔猪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体内的血糖含量常常处于较低水平,胰岛素的分泌量也就不高。在这种母乳营养状态下,仔猪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仅稳定而且数量较少,因此也就让哺乳仔猪对胰岛素变化的反应能力的储备较为充分,尤其是肾脏对体内胰岛素升高而增加对水和钠的重吸收的敏感性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
断奶后,由于应激、恐新、转群等因素影响,仔猪一般都会有数小时禁食,随着强烈的饥饿感产生,仔猪开始大量且不规律的采食教槽料。这种不稳定的采食方式,会加重血糖负荷,导致高胰岛素峰值频繁出现,进而刺激肾脏增加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从而引发水分滞留,引起水肿。基于这样的机制,我们可以推断,饲喂仔猪升糖能力较高的教槽料会加重断奶水肿,因为它会刺激机体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胰岛素。
断奶水肿是仔猪面对断奶前后巨大的升糖碳水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变化,生理上不能做出及时适应性调整的具体体现,因而,预防和减少断奶后第一周仔猪由高胰岛素水平所致的水肿病的关键措施就是进一步优化教槽料中碳水化合物供应,缓解采食后血糖升高过快和血糖峰值过高问题,进而降低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和峰值水平,减少肾脏对水分的不必要重吸收。
四、预防仔猪断奶水肿的措施
优化教槽料中碳水化合物供应有两个维度,分别是在饲喂方式上可以采用断奶前教槽、断奶后少量多餐等,来提早锻炼仔猪的适应能力和提高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稳定性;在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上采用适宜的架构设计,合理控制快消化淀粉(糊化淀粉)、慢消化淀粉(生淀粉)、总糖(乳糖、蔗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使用,将教槽料的整体升糖能力做到能与母乳的升糖能力平稳衔接,就可以有效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和减少断奶后一周仔猪高胰岛素水平所致的水肿病。由此出发,我们优化教槽料中主要升糖碳水化合物的供应结构和供应量,按水料比3:1测算肠道内食糜的升糖能力,以母乳的升糖能力为参照,只要二者相近就可有效降低断奶水肿的发生几率。
通过对教槽料中不同升糖碳水化合物供应结构和供应量组合的升糖能力与母乳的升糖能力对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从母乳过渡到教槽料,应尽量保证食糜的总升糖能力、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平缓,但当前国内教槽料的总升糖能力普遍偏高(25~42),折算到食糜中快消化淀粉和总糖的升糖能力达到9~15,与母乳的升糖能力(5~6)并不能平稳衔接,导致仔猪断奶后发生水肿的风险很高。
由于原料资源有限和受限于越易消化越好的固有思维,在国内把教槽料中总快消化淀粉和总糖通常都会做得过高。对比以三麦(大麦、燕麦、小麦)配方为特点的欧式教槽料,它们的总升糖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减少断奶水肿的效果。经过系统论证和验证,我们建议教槽料的总升糖能力控制在20以下,能达到15~18,折算到食糜的总升糖能力5~7是比较理想的,推荐教槽料中38%左右淀粉含量,淀粉糊化度30~40%,总糖5~7%,这样的碳水化合物组合模型对控制断奶水肿是比较好的。
母猪在哺乳期前14天,乳汁中的乳糖含量在4~6%,之后为3~5%。传统教槽料中每吨使用150kg乳清粉(乳糖),按水料比3:1折算在食糜中乳糖的乳糖含量为5%。这种以母乳为参照,贴着上限来使用乳清粉的方式固然没错,但再加上高淀粉含量(35%以上)和高淀粉糊化度(5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组合,对于预防和减少断奶后第1周仔猪胰岛素水肿病十分不利。断奶前,随着母乳中乳糖含量降低,仔猪体内的乳糖酶活性呈现自然下降趋势。断奶后,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趋势,尽量控制教槽料中乳糖的使用,才能更好的做到平稳过渡。教槽料中推荐使用5公斤/吨乳清粉就可以,其主要作用是为肠道内的有益菌生长提供碳源,而非为仔猪供能,因为断奶后还有许多其他更有效的淀粉和糖源可用于供能。控制乳清粉的用量,合理搭配其他碳水化合物的使用,让教槽料的总升糖能力在断奶仔猪的承受范围之内是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断奶后,通常都要用到玉米、膨化玉米、碎米、面粉等淀粉原料。淀粉的糊化度反映总淀粉中快、慢淀粉的比例,因而,教槽料中总淀粉的糊化度应适中,过高可能升糖过快,导致仔猪水肿。我们建议采用合适的熟化工艺(温度、时间)来控制总淀粉的糊化度,或者将高糊化淀粉与低糊化淀粉按合适的比例组合使用。
升糖碳水化合物的供应结构和供应量,还需与氨基酸、肽、蛋白质的供应结构和供应量相协同,才能实现更好的营养转化效率。
五、总结
仔猪断奶水肿是早期断奶(21~28日龄)养殖方式和高升糖能力营养模式下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病理状态。当前有效的缓解方法,除了在饲喂上采用断奶前教槽、断奶后少量多餐等方式外,最有效的就是在升糖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上采用适宜的架构设计,合理控制快消化淀粉(糊化淀粉)、慢消化淀粉(生淀粉)、总糖(乳糖、蔗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的使用,将教槽料的整体升糖能力做到能与母乳的升糖能力平稳衔接。
(文章来源:河南新逻辑营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